6月25日清晨,大武口区某加气站工作台旁,赫澎(化名)的三弟正熟练地为车辆加气,这是他入职的第2个月,这个曾四处奔波以打零工为生的少年,再有4个月将纳入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序列,获得工会的救助帮扶。
改变始于6月10日试行的《石嘴山市总工会常态化送温暖实施办法(试行)》。当新增条款将“离退休特殊困难人员”“就业弱势群体”等字样嵌入制度文本时,赫澎家的窗户透进了政策的暖光。这看似寥寥数语的政策背后不仅是民生服务提质扩容,更是一份从“一户愁”到“一类解”的民生精彩答卷。
精准调研摸清困难群体生存现状
4月27日,自治区政协调研组来到大武口区工人街社区民乐小区,这个作为大武口区第一批廉租住房安置区的小区,居住着不少困难群众。
调研组深入15户困难残疾人家中,详细询问家庭基本情况。29岁的赫澎因先天智力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疾病,常年服用精神类药物,需母亲全职照料,家中还有19岁的双胞胎弟弟。二弟在银川上大学,三弟和父亲在外打零工维持家中生计。
在另一栋楼里,智力二级残疾的石丽丽(化名)面临更严峻的处境:她本人离异独居,智力二级残疾,承受着子宫囊肿、左侧乳房切除的病痛。14岁的女儿属智力三级残疾,在特殊学校上学,父母也疾病缠身需常年服药,微薄的退休金、低保和残疾救助补贴难以支撑全家医药费和基本生活。
5月18日,自治区政协调研组来到大武口区朝阳街道仁和社区,走访慰问7户困境儿童家庭。
来到11岁的智力二级残疾儿童小翔(化名)家,了解到其母无工作,父亲在矿区一线工作时因工受伤后未办理有关手续自行离职,目前在外打零工,没有稳定收入。母子二人仅靠每月低保和残疾救助生活,调研组嘱托相关部门要及时帮扶这种因病无稳定收入、靠打零工维系生活的家庭。
经过多轮深入调研,调研组发现这些困难家庭虽境遇各异,却存在共性特征:或属于因残因病就业弱势群体,或属于生活陷入困境的离退休人员。
针对这一情况,调研组与相关部门展开研讨,逐项梳理就医绿色通道搭建、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、辅助性就业岗位开发等帮扶事项。特别叮嘱当地干部要强化精细化排查力度,建立“一户一策”动态帮扶台账,依据每户实际需求精准匹配政策资源,确保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,让每一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足额享受政策红利,真正实现“一个不落、一项不少”的帮扶目标。
政策破局办法修订背后的民生温度
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反映问题后,石嘴山市总工会及各级工会高度重视,迅速启动帮扶工作。
大武口区总工会多方联系,为赫澎的三弟在大武口区找到一份加气站工作,实现稳定就业,并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各种保险;
石丽丽不仅享受到各项政策补贴,她的父母也被纳入“特殊困难离退休人员专项救助”行列;
小翔被邀请参加工会暑期爱心托管班,街道妇联送来了慰问礼包;为了让他的父亲就近就业,工会多方联系寻找新工作;
……
“通过调研和走访,我们意识到,需要从制度层面解决一类问题,而不只是单个家庭‘撒胡椒面’式的帮扶。”石嘴山市总工会党组书记、主席闫学刚表示。
在自治区政协的持续推动下,石嘴山市总工会迅速开启了制度修订工作。
“我们修订的不只是条款,更是对待困难群众的温度与担当,要把调研见过的每一张面容都刻在心上,将他们的期盼写进制度文本里。”负责修订工作的石嘴山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张生林告诉记者。
张生林说,在《石嘴山市总工会常态化送温暖实施办法(试行)》修订中,除第四条、第九条外,还增设第十条规定:走访慰问需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厉行节约、简化形式,控制入户频次并精简随行人员;开展慰问宣传时,须尊重职工个人意愿,妥善保护受助者个人信息、家庭变故等隐私内容。他表示,这是从过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,此次修订将人性化关怀融入制度,既要送温暖到家,更要守护困难群众尊严,而政策完善正源于对实践经验的深度反思,让帮扶工作有力度、有温度。
6月10日,《石嘴山市总工会常态化送温暖实施办法(试行)》正式印发。看似简洁的文本中,两条新增条款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分量:第四条明确将离退休特殊困难人员纳入常态化救助体系,让白发老人在暮年也能感受到制度的温暖;第九条专门为因残因病就业弱势群体设计,在其他帮扶政策实施后仍处于弱势,根据情况予以关怀。
这些凝结着调研心血的文字,每一个标点都指向精准帮扶的靶心,每一项条款都承载着“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”的承诺,让政策的阳光真正照进特殊群体的生活角落。
长效答卷从“一类人”到“一类事”的温暖跨越
6月10日,自治区政协召开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不断提升我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”专题协商会。自治区政协委员,自治区民政、卫健、残联等有关单位负责人,围绕就业弱势群体和困难离退休人员等重点帮扶对象,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。
在养老服务精准化方面,自治区政协委员、石嘴山市民政局局长蒋新录建议,政府应依据老年人年龄、身体状况进行科学区分,鼓励60岁至74岁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活力老人充分利用公共设施,实现“乐老”“享老”;将有限的财政资源向失能半失能、孤寡独居、高龄老人倾斜,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,推动养老服务模式从传统的“大水漫灌”向“精准滴灌”转变。针对困难离退休人员,组织志愿者开展定期陪伴、心理疏导等活动,通过举办兴趣小组、文化娱乐活动,充实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聚焦就业弱势群体与困难离退休人员的帮扶,自治区政协委员,石嘴山市总工会党组书记、主席闫学刚指出,就业弱势群体和困难离退休人员是亟须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对象,应持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,如为零工家庭提供创业补贴、税收优惠,设立残障人士就业专项岗位;大力推动适老化、无障碍设施改造,为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打造更加友好的生活环境。
石嘴山市总工会在积极响应委员建议的同时,持续完善常态化送温暖各项细则,确保政策能精准覆盖各类困难群体。积极拓展帮扶项目,联系有关部门,针对“零工家庭”等就业弱势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就业竞争力,增强自我“造血”能力;对于困难离退休人员,组织志愿者团队提供定期生活照料、心理关怀等服务,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随着工作的推进,6月25日,石嘴山市总工会办公室里“2025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分组表”新鲜出炉,大武口区、平罗县、惠农区等片区的慰问安排,将“零工家庭”“困难弱势群体”正式纳入常态化帮扶范畴,标志着从解决“一个问题”到解决“一类问题”的转变迈出坚实一步。
从发现赫澎家的困境,到推动这一类群体纳入制度保障,自治区政协通过精准调研,摸清困难群体的生存困境和石嘴山市各级工会迅速响应,将政协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,积极推进办法的修订,并付诸行动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理念,成为政协履职为民的生动注脚。(记者 郝 婧)